招生简章|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校长信箱:yantaisizhong@sina.com
《那一天,我夜不能寐》 高一八班 张一婷
2018-07-09 15:16:58


没想到我的第一次失眠来的这么早,曲阜旅游归来,那一天,我夜不能寐。白天游走于孔林苍苍古木其间,斑驳碑林之中的景象历历在目,不由思绪万千,脑海仿若进入幻境……

“朝闻道夕死可矣”,当我真真切切的站在孔子墓前,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这个!当时我是怎么了?

墓碑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的小篆碑文,彰显了墓主人身份的显赫,但长眠之地却是一个朴素的坟头。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二句话居然是已故清华老校长梅贻琦那句: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那时我这是怎么了?

孔子墓前,谁能真的走近孔子,孔林之内,谁能真的走进这孔林?是你的72贤弟子,还是韩、李、柳、周、程、朱、陆、王等历代大儒?生前的孤独寂寞与身后这2500年的荣耀和喧闹,反差之大,让人唏嘘不已……

阵风吹过,松涛阵阵,远处传来爽朗的笑声,一老者大声说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不由苦笑,“闻道”恐怕终生无望了,西方的哲学有“人生终极三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古今中外的先贤穷毕生精力都不可得的问题,我这一红尘走卒又怎会看的通透,此生注定无法“闻道”,那人生的夕阳我该到哪里去呢?

循着笑声,寻老者而去……

阵风吹过,柏树摇曳,远处传来怒喝,老者继续说道:“未知生,焉知死!”

不由苦笑,先生真是活的从心所欲了,夫子积极乐观的把死亡当成了人生可资利用的积极要素,一旦死得其所,“死”就成为“生”的完成,生,是为了死,人生,就是学会死,人生,就是为了那最后体面尊严的死。 他回答子路的“未知生,焉知死”,其内涵是:若我们有一个努力的生,死就不是问题,死不是问题,生才是问题。类似的见解,曾经的苹果CEO乔布斯在2005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稿中的一句"Remember that you are about to die"(记住你终将死去)横跨了2500年两个闪耀人类文明史的大师,在死亡这个问题上默契的殊途同归了。

也许现代的社会的带宽真的是光纤速度了,使我们世人都步履匆匆。马路上,公交车上,各种匆匆,各种匆匆,我们都在每天的忙碌中忘却了,这是我们要的人生模样么?当你和老子在谈经论道之时,同一个星球,不同的时间维度上的我们在刷着朋友圈,点着赞,我们真的懂你的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是“有朋发朋友圈不得不赞乎”这该是我们生存的状态么?

循着声音,继续寻老者而去……

阵风吹过,杨柳婆娑,远处传来老者的声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不正是国人平均寿命下的一生六个重要阶段中各有特点而又顺承有序的人生规划么?换成现在流行的心灵鸡汤般的答案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吗?

阵风吹过,吹散了前方的浓雾,眼前突现一片桃树林,阵风徐徐,落英缤纷,桃林深处隐约显现一茅草顶木屋,老者声音唱起:“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吟唱之声在一阵无限感慨悲凉之中日渐声微,不由快走几步,但眼前的桃树林突然迷宫般的使我迷失了方向,看着不远的茅屋顶,却越转越远,突听远处传来一中年男声悲哭:先生,先生,先生去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眼前居然在子贡的悲呼中神奇的变黑了……,黑夜中突现一轮晴朗明月,夜空传来夫子清朗的声音“痴儿莫哭,为师不曾死去,只会换个方式留存世间,勿念,勿悲……”

光线在夫子徐徐飘远的声音里,渐渐转亮,打量四周,我在孔林感觉走了数千步余,居然现在“子贡庐墓处”碑前,再抬腕看表显示4111111分,同一个地点,不同的时间,2500年前的公元前479411日,子贡送了孔夫子最后七天,然后在此结庐守孝七年!

听闻远处导游的集合哨子,我知道该走了,临走之际有句话告慰子贡,夫子最后送你的话是真理,他确实从不曾死去,因为一个人真正的死就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也死了,那才算真的死亡,很明显孔子会永生的……

比起秦陵,乾陵,明清皇陵,夫子最后的归宿是如此简陋平凡,但他身后留下的却是一座文化的丰碑!

这丰碑,不但是无字碑,更是无形碑,是一座所有历代帝王陵墓黯然失色的气势巍峨的精神之碑!

似梦似醒中听闻床头闹钟的整点提示音,抬眼望去,时间显示2018-5-224点整,起身趴在窗台看向夜空明月,侧身看看闹钟旁自己的童年照,不由感慨轻声自语:“回首童年梦已远,一轮明月照古今。”
先生今夜是否也枕同一轮明月入眠?而今天,学生我却要有生第一次夜不能寐了……

 

 

烟台四中党委书记 于文斌

星光法学社是联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也是锻炼学生的平台。[详情]